【最終結果】

 

做為一個完整的紀錄,把最後成績完成。


中央資管

 

加權分數

原始分數

資訊管理實務(30%)

21.3

71

書面資料審查(30%)

25.23

84.1

口試(A)個人專長及表現(B)_專業工作經驗及表現(40%)

34.8

87

加權總分

81.33

加權總分下限:72.08

G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交大口試】

 

中央比交大早考試,自然也比較早放榜。確定中央上榜後,再來就是交大複試了。

 

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初試成績,但自己當時寫起來的感覺就是一整個不順,初試應該是不高分,但這樣還是可以去口試,多少是有一點意外。

 

即使知道不會選擇某個地方,但我還是滿喜歡參加面試來訓練自己的口條。


從以前參加各種就業考試,如:中華電、中油、臺灣菸酒等公司,通過筆試後自己很清楚考上也不會去,但是我還是會參加面試。原因是我想瞭解以我的背景和該公司的文化,人家會想問些什麼問題。我把這種過程當成一種訓練,講話和面試都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另一方面也想知道自己的說話表現和面試技巧別人會給我怎樣的評價。

 

總之,交大因為種種理由不會去念,但我還是決定撥空參加面試。

 

交大的口試相較中央比較沒有秩序。

 

口試者會先去一個小房間報到,領取自己當初報考寄送的書面文件,讓你帶去口試。(但是從頭到尾,這份文件在口試過程中都沒有用到,感覺形同虛設)

 

口試考場分成兩關,每一關由三個教授組成。方式採取個別面試,每個人每個考場分配到的時間是五分鐘。考場裡面沒有工讀生,因此時間開始計算是從進房間開始,外面有工讀生拿著廚房用的計時器來計時(汗…),時間到門口外面有計時器的響鈴提醒。

 

但因為考場外有點吵雜,所以時間到了常會有教授聽不到的情況。(會看到工讀生不斷把計時器盡量靠近關起的門口希望教授聽到的詭異情況…)

 

進場的順序是由考生自己填寫,也就是先到的人先選擇其中一關排隊,依照順序進入考場口試,等完成後再去另外一關排隊。好不好見仁見智,不過我個人不喜歡這種方式。 我覺得滿浪費時間的,而且可能會有不公平的情況。

 

考場外面還有一些特殊有趣現象:

 

一是有許多考生會形成小團體彼此詢問先進去的人被問到的口試題目,我個人推測應該是有上學分班的人之前就認識的關係。

另外一個現象是我發現有很像是補習班或是輔考團隊鉅細靡遺地和學員解說口試場地裡面的配置、由左至右分別是什麼教授、專長領域是什麼,可能會問什麼問題之類…(心中OS:這只是個錄取率超過兩成的在職研究生考試,需要這麼誇張嗎?)

 

因為是抱持著練習的心態來玩的,所以情緒上很輕鬆,後來我想這也許是表現不錯的原因吧。教授人都很好,沒有特別刁難,問的問題也都是可以輕鬆回答的。(但有好有壞,沒有專業性質的問題變成沒辦法區別考生。)

 

第一關卡被問到的問題有:

「請你簡單自我介紹」

(一定會有的題目,是我熟悉的個別面試加上不限時間,我就刻意作一些小技巧讓教授比較有機會依照我的介紹繼續詢問下去相關問題)

「我只有一個問題:如果考上了,我們的課程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上課,你的公司在台北,要怎樣過來上課?」

(心中想:「當然不會來阿~」只是官方回答我自己聽了都覺得滿意XD)

「如果你進入我們學校,你會想做哪方面的研究?」

(在自我介紹那邊有成功引導到的延伸問題)

 

第二關卡問的問題有:

「簡單自我介紹」 

(老掉牙了)

「如果你考上了,要怎樣來上課?」 

(重複了,可見這些教授當初沒有先做好問題規劃,問的問題都很隨性。)

「你算是正式公務人員嗎?」 

(後來已經是閒聊性質了,因為我個人工作關係,後來大概和教授閒聊了兩分鐘吧。)


另外有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在口試時,發生一個尷尬的情景:


教授(面露微笑):『沒有意外的話,照你的口試表現,筆試不要太差的話,應該90%錄取沒有問題了。』

我:『哪裡,能來參加面試的都是菁英,學生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爽了一下,心裡想的是:反正我上了也不會來念,真想嘴賤回一句:「其實我也是這樣覺得耶!」)

(教授開始翻起手上的冊子,依我眼殘視力推測應為含筆試成績的考生各項資料)

教授:「只要你有考出你母校的水準的話…」(一邊翻閱一邊講)

教授:「……」

教授:「…………」

教授:「…………………」

………………………………………………………(感覺教授面露三條線,現場鴉雀無聲了好幾秒鐘。疑似翻到我的筆試成績那一頁)


我:『學生工作繁忙,已盡量於下班時間準備課業,但可能仍須許多值得加強之處。』(趕快緩和尷尬的場景)

唉!所以我應該是還沒拿到成績單,就知道我的筆試爆了的人……XD 
最後交大的面試成績是88分,應該是還不錯。

G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中央口試】

如果書面審查和筆試的第一階段有通過,學校會通知考生面試,但此時還不會知道你的初試成績。當然,如果第一階段沒通過,就會收到初試的成績單了。所以通過初試者不知道初試成績結果是正常的,這一點當初找相關文章都沒看到。

 

大部分的人想瞭解也是口試的流程以及口試會問的題目,因為我當初在網路上搜尋,發現這部份資料是比較稀少的。

 

中央口試的流程分成三個關卡,每一個關卡大概由4~5位教授組成。

口試採取集體面試,以我這一年(99學年)來講,一個關卡是排八個考生同時進場。然後完成一道關卡後再去下一關。整個過程和題目可說是非常嚴謹。

 

教授群會坐在最前面一排,旁邊有一個用來倒數的計時器,考生坐在最後面呈現一直線。教授出完題目後,會告訴你每個人有多少時間回答,由誰開始先回答。回答時間剩下15秒時(不太確定)會按鈴提醒一次。時間到了以後計時器會開始計算逾時的秒數。

 

每一題回答的時間不一樣,但每個人分配到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所以算是很公平。以我這次面試來講,最長可回答時間是一分鐘,最短三十秒。時間其實很緊湊,因此條理清晰之外,能否掌握時間和重點與正確表達就非常重要。

 

這一點我沒實際演練過,但我有大概心裡RUN過一次大概要講些什麼。(例如一定會問的自我介紹)所以時間上的掌控來講我都還算不錯,沒有超時。比較難的就是考場非預期的題目,要用很短時間完整表達,這點可能就要靠平常的臨場反應了。(因為這部份就我觀察是一般考生表現比較不好的地方)

 

有些考生答不到重點,時間又超過太久,就會被教授直接喊卡;但有些時候考生回答超過時間,教授也不會中止發言。

 

這一點我不太確定超時到底會不會扣分,但保險起見我個人一律把時間控制在答題時間內,寧可少講一點。

 

就我觀察同場考生,有錄取的都是時間掌控的還不錯的。(當然無法確定到底是因為筆試成績影響到有沒有錄取,還是因為面試答題逾時被扣分而沒有錄取)

我排到的第一關是筆試關,個人猜測是測驗考生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在團體中發言的狀況。測驗方法是:

先將進去的考生分成兩組,一組四人。考卷上又分成兩個部分:個人作答和團體作答。在老師宣布完規則以後考生有五分鐘的時間先進行個人作答。時間到了以後,會給小組15分鐘的討論時間來討論剛才個人作答的題目。最後五分鐘,再將團體討論的結果彙整寫在團體決議部分。

 

題目是:「你認為雲端運算對於中小企業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要如何應用?」

 

這種討論場合通常會自動出現一個領導者出來帶頭。(很可惜我不是這種喜歡主動帶頭的人)。以我個人感覺,這個帶頭的人想法通常會主導出整個小組答案的方向(不管是對是錯),對小組的成敗就佔著很重要的地位。

 

第二關卡應該是針對個人特質來做評量。

被問到的問題有:

「請簡單作個自我介紹」(1分鐘)

「當公司和學業衝突時,要如何處理」(1分鐘)

「請敘述一件你在公司值得提起的成就」(30秒)

 

第三關應該是較偏向技術的考場,被問到的問題有:

「簡單自我介紹」(30秒)

「什麼是cloud computing?」(一分鐘)

「你認為cloud computing未來有什麼發展?要如何應用在貴公司?」(一分鐘)

「身為資訊人員,你認為技術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還是人的問題?」(搶答,30秒。但是基本上每個人最後都有答到)

 

歷年都會出現的英文考題今年反而沒有出現,不清楚為什麼。有一點鬆一口氣,但也覺得白白準備了講稿。

本年度中央可說是雲端運算年。從一開始的筆試到後來的面試幾乎都圍繞在雲端運算。這一點平常如果沒有一直接觸業界新知的人就會比較吃虧。但因為雲端運算實在太紅太夯,因此我在考場上看到每個人其實答的都很不錯。比較看得出來有差別的就是個人經歷還有表達上的口條。

 

最後中央口試成績是:87分,我個人是算滿意,但我也不知道其實是不是大家都這麼高分。


G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筆試】

嚴格來講,這部份我沒有什麼特別心得。我當時認為:自己不算脫離書本太遠,應該是以自己既有水準就可以了。

 

資管在職專班的考試多半只考一科-資訊管理實務,內容就是綜合性的科目。大多數內容就是MIS+計概+各校自己的領域。

 

所以我大概方式是考前翻一下MIS各校考古題詳解,看一下最近新興的議題,以及人家的解題技巧,大概就是這樣……

 

因為最後只有報考中央和交大,樣本數有點少,這方法到底算不算有效就比較難評斷。中央我是自認筆試有抓到方向,交大我是覺得這方法不適用。

 

中央這次筆試的考題基本上個人評論是很中規中矩,很正統的資管考題。沒有什麼冷僻生硬的名詞,即使沒唸書的人應該都能夠說出個五六成,但相對來講就比較難拉出考生的差距。裡面也有考到比較新興的議題和時事,如:cloud computing、DELL錯標事件。

 

交大的題目(官方還沒放上),個人猜測是有比較保護學分班的人,所以出的比較偏,可能有一些內容是有去上學分班才會提到。有一些不屬傳統資管範疇的題目(如習慣領域,為該校某一教授自行所創出罕人引用的理論)或是因為該校理工導向與學生多半是園區工程師有關,題目多和電子產業有關。對我而言這種題目就綁手綁腳,只有計概的部分確定有全部拿到分。

所以以這次經驗個人會建議想報考這兩所學校的人:

中央:多注意新興議題,熟悉基本MIS概論。

交大:去搜尋該校考古題,加強網路概念,以及該校教授特有領域。

 

最後中央筆試成績是:71分(有看到網站考過學長的成績,這成績應該還OK)

交大筆試成績是:47分(果然爆了XD)


G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鎖定學校】

考量這幾點後,初步鎖定的學校有:

1.中央資管:

資管界素有「北中央,南中山」的稱號,在資管界保持執牛耳的地位。

優點:師資強、畢業校友多。上課時間為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六整天,相對集中。

缺點:距離遠。

學分費6000元,順利畢業約近28萬我心中的第一志願。

2.交大資管:

屬於後起之秀,但交大為理工科系起家,管理學院相對較無資源和優勢。學術方向亦偏向技術導向。

優點:校名好聽、座落在新竹,離老家方便、學費不貴

缺點:距離台北遙遠、上課時間分散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和學分班的一起上課。

學分費5000,相對便宜,順利的話約花費25萬。但我討厭和不具正式學籍的人一起上課,學習沒有同學的感覺,且會影響品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上課以我狀況也不可能,因此屬於練習考試的目標,真的考上再看是否有辦法保留。

3.台科大資管:(今年因為與私人事務衝突,因此選擇放棄報考)

台科大雖為技職體系,且資管所成立時間不長,但因座落台北市,交通方便,因此納入考量之一。

優點:交通方便、學術聲望尚可

缺點:學費偏貴、職場要求條件多,對我較為不利

台科大因是EMBA專班,因此一學分要價8200元。如果唸完大約需要35萬,相對較高。

4.政大資科:(今年因為與私人事務衝突,因此選擇放棄報考)

這次讓我決定報考的主因就是去年有同事考上政大資科的在職專班,因此此次也把他放進口袋名單內。

優點:學校好、職場門檻低、學費不貴、有認識的人在裡面可以提供資源

缺點:雖在台北,但距離遙遠,交通不易、資科技術課程有許多不曾我學習過的領域

政大學分費為5500元,順利畢業約25萬元。

 

【準備資料】

大部分在職專班的評分可分為初試和複試。初試由筆試+書面資料審查組成,複試則是面試。


因此有些書面文件在報名後就要繳交,一般是建議報考前一個月就要先準備好。但我比較偷懶,是在截止日前花一個週末來準備。但有一個部分一定要先申請,就是在職證明的部分。因為像我公司總務部門較遠,且行政流程繁雜,若不先申請,可能會拖延到繳交時間。


通常必備的資料不外乎:個人基本資料、職場經歷、讀書計畫、自傳、推薦信、生涯規劃等等…

這部分可以參考的網站很多,如:大碩、高點、許多專門代作書面資料的網站等…就不贅述了。


我個人是參考這個網站,我覺得裡面的資料很實用,我主要的讀書計畫也是借用裡面的範例再結合一些個人的創意來修改。這邊也特別謝謝該站站主。但同時提醒要報考中央資管在職專班考生,至少在99年度招考這個FORMAT已經被使用過了,是否要使用自己要審慎評估。

 

書面文件認真準備好一份後,剩下的大概就是稍微修改一下校名和針對該校特色變化一下。但是報考多校的人務必要仔細核對是否有沒改到的地方,否則給該校的教授看到了想也知道結果會怎樣。

 

最後的書面審查成績是兩校還滿平均的。不過以我這種沒有職場顯赫的資歷,只靠自己沒請專業的人代做,個人是覺得滿意了啦~

(我在面試場合看到別的考生書面資料精美地就像放在書店出售用的厚厚一大本,又有彩色有封面;相較之下我自己那份薄薄不到十頁的黑白列印+釘書針裝訂,連封面都沒有的書面資料真的看起來像垃圾…)

中央:84.1分

交大:84分


G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234